汉章武五年五月末,一支饱经旅途风霜的部队来到了酒泉郡内。

  凉州地域广大,但大致是由两部分组成。

  一部分是目前汉军与魏军作战的主要区域——陇西五郡。

  还有一部分就是在天下间赫赫有名的河西四郡。

  若说河西四郡可能许多后世人都不曾听闻过,但河西四郡还有个统一的称谓,那便是河西走廊。

  无论是当世还是后世,只要对历史有些了解的人,恐怕对河西走廊都会有个初步的了解。

  而相比于遥远的后世人,当世人对河西走廊是怀抱着一种特殊的情感的。

  三百余年前,一位横空出世的少年将军,在雄心帝王及无数公卿将相的瞩目下,率领大汉铁骑踏入了这片为匈奴人占据的土地上。

  在那位少年将军的英明指挥下,近十万匈奴精锐铁骑或死或降,匈奴王庭倚为臂膀之一的河西军团,彻底覆灭于那位年轻将领的手中。

  自此河西走廊彻底归属于大汉,而匈奴不可一世的国运几乎被那一人拦腰斩断。

  没有一位热血的汉人,会不向往孝武帝那个金戈铁马的岁月。

  亦没有一位热血的汉人,会不对被称为孝武帝时期三大战役之一的河西之战,有着膜拜之情。

  更别说河西走廊的归入版图,对后续大汉的国运有着深刻的影响。

  至此大汉拥有了大片的牧场,至此大汉奠定了在西域的话语权。

  在这种种影响之下,当世人对河西四郡是有着特殊的情感的,哪怕河西四郡一向贫瘠。

  就例如当下的姜维。

  自投效糜旸后,因感念于糜旸的恩德,姜维将糜旸复兴汉室的志向,也当做了自己的志向。

  有着如此心志的姜维,在率部队迈入酒泉郡中来到一处险关中后,他的脸色顿时肃穆起来。

  姜维眼前的这处险关,名为玉门关。

  可能由于华夏内乱的缘故,玉门关内外不再驻扎有雄兵。

  可能由于年久失修的缘故,玉门关的城墙有着坍塌。

  但那座依然矗立着的雄壮的关门,却是大汉在西域主权的象征。

  关门上的诸多刀痕剑伤,亦是一种荣耀的体现。

  这种荣耀,不会因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。

  因为这份荣耀是属于全体华夏人民的。

  想到这,姜维深吸一口气,率领着身后的数百汉军,对着眼前的关门齐齐深深一拜。

  数十年前因为战乱,大汉不得不放弃了对玉门关的控制权。

  这无疑是对无数在此流下热血的先辈的一种背叛。

  现在姜维在糜旸的命令下,再次带领汉军站在了玉门关外。

  眼前的场景加上心中的愧疚,让姜维不由自主地做出了这种举动。

  拜完后,姜维抬头再次看向眼前的玉门关。

  他心中有种冲动,想追寻着先辈的脚步,让大汉重新在河西之地,在西域之地恢复主权。

  可很快的姜维生生压制住心中的这种冲动。

  他知道当下时机未到。

  姜维转身对着身后的一名将校吩咐了几句。

  在听完姜维的吩咐后,那名将校连忙指挥士卒分散开来,似在周围寻找着什么。

  他们寻找的,正是石油。

  当初吕乂从马超身边回返,为糜旸带来了一个令他意想不到的消息。

  那就是石油在当世的亮相。

  而那时候从吕乂的禀报中,糜旸也知道了马超军中的石油是从哪里来的。

  那个地方正是酒泉郡中的玉门县。

  当年孝武帝在设置玉门关后不久,为了让当地的守军能够自给自足,便下令移民于玉门关外屯田。

  后来玉门关就慢慢变成了一个县。

  只是玉门关附近的地势,毕竟不适合发展农耕,故而玉门县的规模一直不大,说到底最多像一座大的村落而已。

  而桓灵以来,居住在凉州的异族时有作乱之举,玉门县这一有着战略非凡意义的区域,更是许多异族经常进攻的地方。

  异族数次进攻,加上中央朝廷无力派兵平叛,久而久之,玉门县便已名存实亡。

  玉门县的百姓,更是为生存,不得已向陇西之地逃难。

  马超军中的石油,就是从那些逃难的玉门县百姓身上获得的。

  在得知玉门县有着露出地表的石油后,糜旸便一直将这件事暗暗记在心中。

  并在知道魏军有着杀伤力巨大的投石车后,心中想出了用玉门县的石油破敌的办法。

  由于石油的外在特征十分明显,故而当数百汉军散出去没多久之后,就有一小队的汉军跑回来向姜维禀报,说是发现了溢出石油的地方。

 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,姜维激动的站起身来。

  他一方面下令四散出的汉军回拢,一方面迫不及待的的跟在那队汉军的身后,朝着发现石油的地方走去。

  随着不断接近那处地方,在姜维还未看到石油的时候,他便闻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。

  强忍着心中的不适,姜维继续前进。

  在越过几处山包后,姜维于看见了一片山泉。

  阵阵恶臭在山泉中散发,引得周围不断围过来的汉军齐齐遮鼻。

  在众多汉军的视线中看去,他们发现在山泉清澈的泉水之上,正漂浮着一块又一块的乌黑漆状物。

  奇怪的是,那些乌黑漆状物虽在山泉上,却不融入泉水中。

  好似有一股神奇的力量,让那些乌黑的漆状物就这么漂浮在水面上。

  姜维也无法解释眼前看到的一切。

  但他却记得糜旸嘱咐的注意事项。

  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想起糜旸嘱咐的姜维,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,然后他对着周围的汉军下达命令道:

  “不要漏掉一滴石脂。

  给我上!”

  天授不取,必受其罪,这便是糜旸给姜维这次行动定下的宗旨。

  在这个宗旨下,那些泉水上漂浮的石脂,看来得集体换个新家咯。

  后世当地县志载:“...县外水有肥,如肉汁,又似膏,浮水上如漆,燃之极明。章武年间为糜公闻,遣骠骑掘之!”

  ...

  姜维出发至今已有快一个月的时间,糜旸知道哪怕姜维是凉州人士,但让他前往千里之外的酒泉郡取来石脂,这定然是个耗时不短的任务。

  故而糜旸并不心急。

  当然糜旸也在心中为魏军的投石车准备了其他预案。

  那些预案虽然不能彻底毁坏魏军的投石车,但阻挡一些时日还是问题不大的。

  可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,街亭的魏军一直未有所异动。

  想来是糜旸之前推测的那般,投石车的制造并不简单,加上曹彰在知道自己到来后,心中又多了力求稳妥的缘故。

  在街亭魏军不行动的情况下,糜旸也只能将目光投往其他的战场。

  当世没有遥遥领先的手机,糜旸想要得知其他战场的情况,只能通过阅览一封封情报。

  而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,其他战场的局势的确也发生了不少变化。

  半月前魏大将军曹真领兵三万奇袭至下邽城外。

  曹真的动作不可谓不快,但他的奇袭之举并未取得多大的成效。

  因为刘备在率军攻打陇西郡前,让赵云与马超率军留守天水郡。

  赵云生性沉稳,他不是那种会创造多大战绩的名将,但他是那种可以托底的名将。

  早在刘备率军离开天水郡后,赵云就每日向天水郡外派出斥候探查敌情。

  为了万无一失,赵云派出的斥候俱是军中的精骑,且斥候的探查范围,最远可到达陈仓城外。

  故而当大量魏军出现在陈仓外后,赵云亦很快就得知了这个消息。

 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,赵云与马超一致认为曹真的目标在于下邽。

  于是赵云与马超这两员虎将,先一步率军急行至下邽城下,将下邽城包围了起来。

  当曹真领军到达下邽城外后,见到的便是被大量汉军营垒围困起来的下邽城。

  被抢占了先机的曹真,倒也没放弃原本的打算,他下令魏军在下邽城外的数里处安营扎寨。

  半个月以来,魏军倒也在曹真的率领下,想着朝汉军的侧后方发动袭击。

  但守卫汉军侧后方的,是汉骠骑将军马超......

  有着两员虎将坐镇,哪怕魏军占据着人数优势,可他们一时间也只能与汉军形成对峙之势。

  而魏军突袭下邽的军情被刘备知道后,刘备当下就动了退兵之念。

  正如曹真所预料的那般,任何主帅都不会坐视后方有危险而无动于衷。

  不过就在刘备欲退兵之时,黄权想出了一个计策。

  黄权命人在军营中树起糜旸的军旗,并让身形酷似糜旸的一名将校,身穿明光铠没事就往狄道城下溜达。

  黄权这么做,是想营造出糜旸到达狄道城外的假象。

  除此之外,黄权还让汉军在深夜中外出,而到了天明之际,就大摇大摆的进入汉军大营中。

  黄权安排的这两件事,成功让狄道城内的游楚做出了错误的判断。

  游楚认为糜旸已经率大批汉军前来狄道支援刘备。

  这不能怪游楚不察,偏居陇西的他从未见过糜旸,只听过糜旸大致的外貌描述。

  而身穿明光铠,正是世人心中对糜旸外形的最显着了解。

  再加上狄道城已经被汉军围困两个月,内外消息根本就不通,游楚压根就不知道糜旸现在在街亭的消息。

  在做出以上的推断后,游楚心中的斗志渐渐被瓦解。

  正如他之前对刘备说的那样:只要魏军的援军不进入陇西,那么他迟早会投降的。

  糜旸率领大量汉军前来支援,将近两个月都未等到援军,这两个残酷的事实让游楚履行了他当初的诺言。

  在黄权实行计策后的第三日,游楚于冷风中身穿单衣,命人打开城门孤身一人手捧印绶来到汉军大营中请降。

  游楚的请降让刘备大喜过望。

  游楚在陇西郡有着巨大声望,否则他也不可能

  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西西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麻花传MD0174沈娜娜,麻花传MD0174沈娜娜最新章节,麻花传MD0174沈娜娜 xbiquges.com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