借着柔和的月光,柳隐望着周围熟悉的街道,他心中颇有些五味杂陈。

  不知怎么的,自己又被挑选为回成都传讯的信使。

  这个又字,就很灵性。

  难道是他上次传讯的行为,令那些贵人觉得很满意的缘故?

  可柳隐当年从军,为的是想凭借自身的武力,在天下闯出一番大大的名堂。

  为此他不惜动用许多家族关系,方才有机会成为梁州军中的一员。

  只是谁能料到,他自从军这两年来,硬仗没打几把,大部分时间都在前线与成都之间耗费了。

  想到这,柳隐就不免有些望月自伤的意味。

  早知如此自己当年就不投军,在家族的安排下出任地方,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。

  一路伤着伤着,柳隐不知不觉间驾驶着骏马来到了诸葛亮的府邸外。

  在这一路上,不是没有夜间巡逻的士卒拦下柳隐。

  可士卒在得知柳隐背负皇命后,就不敢再阻拦。

  等来到诸葛亮的府邸后,柳隐暂时收起心中伤感的心思,一跃跳下马来,而后径直来到诸葛亮的府门前伸手拍了起来。

  在寂静的深夜中,柳隐拍门的声音显得格外响亮。

  这声音也很快引起了诸葛亮府内门房的注意。

  门房透过门缝,见此刻府门外有一位精甲士卒在拍击着府门,不知缘由的他不敢贸然打开房门。

  门房只是通过一处门洞,伸出了一只篮子。

  在见到陡然伸出的篮子后,柳隐瞬间会意。

  他将身上能够证明身份的信物放入篮内,然后隔着一扇大门对着里面的门房喊道:“我乃陛下信使,有要事求见丞相!”

  柳隐的自报身份,没有让门房放低戒心。

  取回伸出门洞的篮子后,门房一把取过篮子内的信物,就快速朝着偏厅赶去。

  诸葛亮的府邸并不大,不久之后门房就来到偏厅,向诸葛亮汇报了柳隐到来的到来。

  陡然得知刘备竟派出信使百里加急前来寻他,诸葛亮的脸上浮现了诧异之色。

  是何事让陛下如此着急呢?

  难道是前线有剧变?

  由于心中的这个猜测,诸葛亮在快速审查过柳隐的信物,确认柳隐的身份属实后,他便让门房将柳隐带到他身前。

  得到诸葛亮的吩咐后,门房马上就离去了。

  诸葛亮没有等待太久,没用多久时间柳隐就被门房带到了诸葛亮的身前。

  诸葛亮或许不会认识柳隐,但身为世家子弟的柳隐,曾经是有幸远远见过诸葛亮一面的。

  在见到诸葛亮之后,柳隐立即朝着诸葛亮单膝下跪,然后从怀中掏出那份刘备的诏书递送给诸葛亮言道:

  “丞相,陛下诏书在此!”

  诸葛亮心中本就有所猜测,现在得知刘备给他送的竟是一份诏书,这更让诸葛亮心急了起来。

  诸葛亮连忙取过柳隐手中的诏书,打开快速看了起来。

  而这时蒋琬的脸上也浮现了凝重的神色。

  刘备突如其来反常的举动,让蒋琬也意识到一些不对劲。

  蒋琬一直在注视着诸葛亮的脸色,希望从看完诏书内容的诸葛亮的脸上得到什么有用的讯息。

  可看着看着,蒋琬更加不解了。

  原本诸葛亮的脸上是有着担忧的,只是当诸葛亮看完诏书中的内容后,蒋琬却发现诸葛亮的脸上竟浮现了几分喜色?

  诸葛亮的担忧蒋琬可以理解,可这喜从何来?

  看完诏书的内容后,诸葛亮强制压着内心的喜悦,他先不动声色地让柳隐下去歇息。

  待柳隐离开偏厅后,诸葛亮重新快步行至关西舆图前,用睿智的眼神注视着那座似乎牢不可破的陈仓城。

  相比于他方才的遗憾,这时诸葛亮的眼中却充满着欣喜。

  “可行!可行!”

  心情激动的诸葛亮,连续重复着这一句话。

  蒋琬见到诸葛亮的这番反应后,他心中的不解更加浓厚。

  为了解惑,蒋琬起身来到诸葛亮身后一拜问道:“何事让明公如此欣喜?”

  听到蒋琬的询问后,诸葛亮笑着对着蒋琬说道:“陛下要召吾去前线,协助大将军破敌。”

  说完这句话后,诸葛亮担心一向不善兵略的蒋琬,不能明白刘备这番安排的用意,他便又接着解释道:

  “大将军向陛下建言,言我军无须攻打陈仓,可直接绕行陈仓直逼长安。

  而大将军的谋划,欲想有成功之因,则陛下必须安排一人,为大将军守住陈仓后路。

  陛下与大将军所选择的那人,正是吾。”

  说到这时,诸葛亮言语中的笑意又多了几分。

  可与诸葛亮欣喜不同,蒋琬在听完刘备与糜旸的方略后,他整个人被惊的说不出话来。

  他是不通兵略,但他也是知道,糜旸这么做有着多大的风险。

  大将军,真有神人之胆也!

  良久以后,蒋琬才语气飘忽地问诸葛亮道:“明公不劝阻陛下与大将军吗?”

  北伐是国战,既是国战,多以求稳为主。

  在蒋琬看来,糜旸这一方略,终究还是太过冒险。

  为了心中的担忧,蒋琬哪怕知道诸葛亮为何欣喜,但还是忍不住进言了一句。

  蒋琬的进言,并未让诸葛亮改变主意。

  其实在刘备的诏书中,他下达的不是直接让诸葛亮前往前线的诏令。

  于诏书中,刘备给了诸葛亮两个选择。

  若糜旸方略可行,诸葛亮就尽快安排好政务前往前线。

  若诸葛亮觉得糜旸方略有欠考虑,那就赶紧上书一封阐明利害。

  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这是刘备上的最后一道保险。

  天下间是没有人能百分百预测一场战事的结果。

  可一个被糜旸与诸葛亮都认可的方略,是值得刘备压上一切的。

  至于诸葛亮的选择是什么,从他方才说的“可行”二字,就可以看出来了。

  “夫行兵之势有三焉:一曰天,二曰地,三曰人。

  天势者,日月清明,五星合度,彗孛不殃,风气调和;

  地势者,城峻重崖,洪波千里,石门幽洞,羊肠曲沃;

  人势者,主圣将贤,三军有礼,士卒用命,粮甲坚备。

  因天之时,就地之势,依人之利,则所向者无敌,所击者万全矣。

  我知此三势,又如何不能往陈仓一行乎?”

  说这番话时,身形瑰伟的诸葛亮身上有着一种强大的气度在流转。

  那种气度,名为自信。

  世人皆知诸葛亮礼贤下士,谦逊低调,但他们却不知道诸葛亮也是一位极为自信的人。

  若没有这股强大的自信,诸葛亮当年怎么会出山扶持势力小的不能再小的刘备?

  他历史上又怎么会敢于统率一州之军数次北伐,直面天下至强的曹魏?

  鼎盛时期的曹魏诸葛亮都尚且不惧,何况一区区陈仓城。

  要是刘备与糜旸打算让别人守备后路,诸葛亮会如蒋琬所说的那般,上书劝谏刘备打消想法。

  可现在要去为糜旸守后路的是自己,那诸葛亮是不会有其他选择的。

  蒋琬听着诸葛亮说的话,再感受着诸葛亮身上释放的自信气度,他一下子就打消了继续劝谏的念头。

  如此佳人,方可称为卧龙呀!

  ...

  估摸着时间,糜旸觉得刘备亲笔写的诏书,应该已经送到成都。

  在心中有这个判断之后,糜旸一方面期待诸葛亮赶紧到来。

  另一方面他也在不断派出斥候,打探着魏军的一举一动。

  在糜旸到达上邽的第二日,魏军其实就在着手安排退兵事宜。

  而当街亭曹彰大败,及糜旸来到上邽的消息被曹真得知后,曹真一下子做了个更果断的决定。

  曹真下令郭淮直接率军退出上邽城,然后与他合兵一起朝着陈仓后撤。

  当郭淮率军撤出上邽城之后,糜旸立即就率军进驻上邽城,并派马超为大将,领兵追击徐徐后撤的魏军。

  只是马超虽骁勇异常,可曹真终究不是无能之辈。

  魏军在曹真的指挥下,有条不紊分批交替地朝着陈仓城一路后撤。

  加上在魏军撤军的路上,有着不少险要的山林地形,这让马超担心有伏兵而不敢放开速度追击,所以糜旸派出的追兵,并未取得什么大的战果。

  这一点在糜旸的预料之中。

  除非是追击溃兵,否则若是追击成建制的敌军的话,一般情况下很难取得什么大的战果。

  甚至一不小心的话,派出的追军反而会被敌军设伏重创——例如那充满诡异的木门道一战。

  在得知追兵已然无法取得什么大的战果之后,糜旸便下令召回了马超。

  虽说糜旸想尽快打下长安城,但糜旸还在等着一个人的到来。

  那个人便是赵云。

  前几日收到赵云的捷报后,糜旸便下令表有功的谢牵为安定太守,并让张嶷率军数千留镇安定郡。

  糜旸给张嶷与谢牵的命令是,让他们优先将安定郡的局势稳定下来。

  在完成这一点的前提下,他们再派人接触河西诸郡的太守,尽量以兵不血刃的方式,将河西诸郡重新纳入大汉的版图之中。

  对于这个要求,糜旸觉得并不难。

  早在前年曹真主持的河西大战中,河西当地的割据势力就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,这代表着河西诸郡目前并无强大的地方武装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张嶷与谢牵凭借着街亭大胜的余威,想兵不血刃光复河西诸郡应该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。

  就算河西诸郡有人贼心不死,可只要安定郡在汉军手中,那么河西诸郡的局势就不会有糜烂的危险。

  而糜旸之所以要采取以安抚为主的方式,来稳定凉州北面的局势,在于他要召赵云及上万汉军归来。

  一场硬仗在即,将赵云与上万汉军留在河西之地,完全是一种浪费。

  在糜旸的加急传檄下,在魏军从

  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西西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麻花传MD0174沈娜娜,麻花传MD0174沈娜娜最新章节,麻花传MD0174沈娜娜 xbiquges.com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