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希望儿子与公主多多接触,但现在可是皇上在等着呢。李克用只好喊了一声:

  “三郎,快走吧。”

  看着李存勖的背影,李九娘忽然感到心儿“扑通通”跳个不停。

  从那台阶下来?我就那么美?

  回头看了一眼那个台阶,宫廷的石墙,还是那么高大带着点阴森。

  “四娘,奴刚才就这么走下来的啊,怎么李三郎会说像什么仙女下凡?”

  黄四娘对这种赞誉主人的话,当然同意。虽然她自己没有发现。

  “不过主人,李三郎说的也对,刚才主人下来的时候,风吹仙袂,真有点那味。”

  “你也有功啊。今天你帮我挑的这条裙子,人家李三郎都说漂亮呢。”

  黄四娘笑了笑。自己有没有功劳不重要,重要是李三郎怎么看。

  李三郎说漂亮。

  呵呵,好像公主很在意李三郎的看法了。

  主仆俩走向麟德殿,张承业上前请黄四娘留步。

  毕竟是面圣。既然皇上没有旨意,黄四娘只好待在殿外了。

  李九娘一面走进阴凉的大殿,一面体会着心里那种极度松弛的酥软感觉。

  久违了!

  这种奇异的迷醉感觉,上次,好像还是第一次听新戏的时候,感受到的吧?就像是躺在松绵柔软大榻上的懒洋洋感觉,就像是锦被包裹、絪褥托身的舒适感觉,就像是室外暴雨,室内却红灯高挑的安然感觉,身心俱畅!

  在父皇的御座旁边有春凳,李九娘缓缓坐下。当初,所有的安全感都来自父皇,但今天,忽然感到还有一种力量,同样给自己这种安全感。

  李九娘明白,这种力量,来自于那个少年。

  河东王子李存勖。

  也许,他就是自己的驸马了。

  长安街头一句戏语,如今却成了真实,说不定,那句话,既是谶语,也是天意呢。

  忽然想到,父王接见大臣,还是一个藩王,为什么要我这个公主作陪?应该没有这样的礼仪吧!难道说,事关自己的终身大事?

  好像也没这个必要啊?嫁给谁,公主本人又没有选择余地,只要官家首肯,尚书就会告知崇仁坊的礼会院操办,再经过册封、赠封邑一摊子事,最后从大明宫的兴安门离开,不就完事了吗?

  其实昭宗让李九娘前来陪驾,是有着重要含义的:他一手操办的三强藩三足鼎立,最难以琢磨的,就是这个李克用。说他忠臣吗,勤王时他却各种推脱;说他沽名钓誉?人家可是实实在在地干掉了王行瑜。想起王行瑜那双狼眼,想起在延喜楼他向自己射出的那一箭,昭宗都有些心有余悸。现在王行瑜已经见阎王了,这个功劳,的确与他人无关。

  所以,驾驭这个李克用,应该还是有希望的。现在要做的就是,怎样让他绝对效忠?和亲可能是一条路,但并不是最后的选择。总的说起来,一切的一切,还是要等到李克用父子来了以后,才能做出最后的决策。

  李存勖的想法比李九娘简单多了。

  官家不会让我走的时候就把公主带走吧?

  不行,这太不严肃了,太没有仪式感了!公主出嫁,怎么能如此草率?太不成体统……嗯,不过既然官家一定要我勉强带走公主,我也只好服从圣旨啦,我可不能抗旨不遵,那是杀头大罪呢。何况,不论是怎么娶回家的,李九娘都是原装包换的正牌公主啊……呸呸,我只要九娘,其她公主肯定都很丑,起码不会比九娘美丽。

  昭宗的国字脸还是那么威严:

  “张公公,宣旨意吧。”

  张承业连忙上前宣读了圣旨:李克用果然被封为一字王,晋王。

  李克用满脸笑容连忙跪拜:

  “圣人天恩浩荡,臣李克用谢主隆恩!圣人万岁万岁万万岁!臣有生之日,必将鞠躬尽瘁,效忠圣人!”

  昭宗亲自走下御座,将李克用拉起身来。

  昭宗:“晋王此话,朕记住了,卿也不可食言。今后秦王、梁王若有不轨,李卿断不可隔岸观火。”

  昭宗这句话其实是深思熟虑的。三足鼎立,就一定要他们分立,没有矛盾,那就创造矛盾也要他们分成三足,朕才可以居中擘画,运筹帷幄。所以他直接点明,“不轨”的将是秦王和梁王,而不是笼统说“藩镇若有不轨”。

  李克用的回答倒是令昭宗满意的:

  “臣断断不敢,若是口不应心,自有苍天在上,必叫臣万箭穿心而亡。”

  其实李克用并没去猜度皇上为什么直言秦梁两家,而是在寻思自己居然被封为晋王这件怪事:九公主一开始请他救驾时,就说过会让官家封他做一字王,但他并未多想。现在看来,这九公主果然能量极大,或者说,官家对九公主的宠爱,远远超过了自己的想象。想到这里,他不由用独眼又去打量了一下九公主,见她从容大方,却又美丽端庄,不禁心中想道:听说勖儿想做驸马,如果此事成功的话,那么我也可以靠着儿媳妇的力量,对官家施加影响了。

  还有,朱全忠为何能坐收其成?

  “官家,臣有不解,就是吴兴郡王在救驾之事上,并无尺寸之功,为何也能进封梁王?”

  昭宗停住脚步,看看李克用,心里明白:李克用是在问为什么一人立功,大家吃肉?但自己的分而治之策略,也不能说出来啊。于是从容说道:

  “最近长安坊市之间,都在流传童谣,盛赞朱全忠救驾之功。童谣有谶纬之效,李卿不可不知。”

  李存勖当然要帮新爹说话:

  “圣人,这童谣其实乃是朱郡王自家编造的。其实他编造的过程,九公主亦知。”

  昭宗一愣:童谣是朱全忠编的?他立刻把目光投向女儿。李九娘见父皇看着自己,也就微笑说道:

  “当时女儿只是觉得朱郡王编个童谣,不过是好大喜功,却没料到他这童谣,居然为他争来一字王!”

  李九娘走到昭宗身边,继续说道:“父皇,女儿倒是觉得,朱郡王用意深险,煽惑军心民意,甚至收买朝廷重臣。父皇说秦王、梁王或有不轨,真是深谋远虑。”

  听女儿这么说,昭宗也算是知道了童谣真相,但事已至此,只能将错就错了。何况自己的分而治之策略,才是治理藩镇的国策,现在这个三足鼎立局面刚刚形成,绝不能改变。

  “九儿你可想过,一家之言,如何能成千万人之言?所言未免孟浪。即使这童谣来自吴兴郡王,但闾里传唱,足见也是民心。朕圣人之器,岂能违拗民意?故此,也将吴兴郡王,改封梁王。”

  1秒记住官术网网:tbxsw..
为更好的阅读体验,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,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, 转码声明
西西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被逐出中原,反手灭黄巢兴大唐,被逐出中原,反手灭黄巢兴大唐最新章节,被逐出中原,反手灭黄巢兴大唐 官术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